国新办举行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发表时间:2023-03-31 10:02来源: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8月30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有关情况。人社部副部长李忠、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出席吹风会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 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 情况介绍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: 就业是**的民生,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。近期,国务院印发了《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》,《规划》全面总结了“十三五”时期就业的成就,系统谋划了“十四五”工作,也勾勒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会同各方面砥砺前行、攻坚克难,推动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,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 “十三五”时期就业工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: 一是就业规模保持稳定。城镇新增就业6564万人,超额完成5000万人的目标任务。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.2%以下的较低水平,低于5%以内的预期控制目标。城镇调查失业率在“十三五”期间正式发布,2020年底为5.2%。 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。城镇就业稳定增长,2020年达4.6亿人,占比从2016年的55.2%提升至2020年的61.6%。第三产业就业规模扩大,2020年末达3.6亿人,占比从2016年的43.3%提升至2020年的47.7%。中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就业增多,区域就业结构更均衡。 三是重点群体总体平稳。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,就业水平保持稳定。农民工总量扩大,2020年底达到28560万人。就业扶贫扎实推进,2020年底,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3243万人。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,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720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73万人。 四是就业质量逐步提升。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,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.2年提高到10.8年,技能人才总量由1.3亿人增至2亿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。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,结构不断改善,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,劳动权益保障加强,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,保障水平逐步提高。 “十三五”期间,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严重冲击,就业局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,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,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。总结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: 一是就业优先聚合力。将就业摆在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的首位,在这期间,首次提出就业优先政策,并置于宏观层面,强化财政、货币等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,稳定就业增长基本盘。 二是完善政策强助力。聚焦保市场主体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、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,持续推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、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组合拳。 三是创业创新添动力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改革红利不断释放,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,新业态、新模式加速涌现,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。 四是强化服务增活力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持续开展“春风行动”,还针对疫情带来的一些特殊情况、带来的冲击,创新推出了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服务活动。还有像今年春节之前,我们就开展有针对性的“稳岗留工”这样一些有特色的专门的服务活动。线上线下相关的就业服务活动都在持续开展,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为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就业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。这次出台的《规划》是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最新举措,是未来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引。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落实《规划》部署安排,以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,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,完善政策体系,强化培训服务,注重权益保障,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,努力提升就业质量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,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。 记者提问环节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: 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在这个特殊的年份,做好就业工作尤为重要。请问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?后续还有哪些工作打算? 李忠: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,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同时也是“十四五”的开局之年,就业作为**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,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。今年以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,包括出台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等,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、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,密集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。在这些措施之下,应该说目前就业形势稳定恢复、稳中向好,主要体现在四个词:“一增、一降、一升、一稳”。 “一增”是指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。1-7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,同比增长了23%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.7%。 “一降”是指调查失业率稳步下降。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的5.5%逐步回落,7月份为5.1%,同比下降了0.6个百分点,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。 “一升”是指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上升。二季度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是1.58,同比上升了0.26,说明市场供需还是保持活跃状态。 “一稳”是指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。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,虽然创历史新高,但是就业水平是好于去年的。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延续增长态势,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3072万人,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101.8%。 与此同时,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持续演变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、不均衡,一些中小企业和部分行业仍然面临较多困难,部分群体就业压力依然较大。下一步,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突出重点、分类施策、精准发力,扎实做好就业工作。概括来说,就是做好“1+4”的工作。 “1”就是要认真抓好“十四五”就业促进规划的贯彻实施,确保“十四五”就业工作开好局、起好步。 “4”就是要从四个方面着力: 一是强政策。落实就业优先政策,细化实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、以工代训等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措施,支持企业稳定岗位。 二是拓渠道。加强创业政策的支持,强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、返乡创业园等载体建设,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,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。 三是重帮扶。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后的服务承接,落实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。加强劳务品牌建设,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,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。 四是优服务。出台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文件,持续开展“金秋招聘月”等专项行动,保持网络招聘热度不减、线下招聘有序开展,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促进市场供需匹配。这是我们今年下一步的主要考虑。 封面新闻记者: 近日,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近几个月16-24岁的人群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,7月达到了16.2%,请问如何看待这一数据?“十四五”时期在促进青年人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?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: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为积极也最有生气的力量,创新创造潜力巨大。促进青年就业,关系着民生改善、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未来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青年就业的形势将总体保持平稳。与此同时,也要看到青年劳动者的规模依然比较大,部分劳动者渴望自身发展、价值实现,对就业有更高的诉求,他们中有一些人的实践经验、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,因此做好青年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。 此次《规划》在强调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时,也首次明确提出了促进青年就业,并作出了单独的部署安排。总的考虑,就是通过供需两侧的发力、政策服务的支撑,多渠道促进青年的就业创业。具体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: 一是着力创造多样化的就业机会。拓展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创业机会,对接产业优化布局、区域协调发展和重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,完善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、要素配置、协同发展机制,支持青年到急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。 二是着力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力。通过职业指导提升求职能力,增加职业规划、职业体验、求职方法指导,增强青年的职场适应力。通过职业培训,提升专业技能,拓展专项能力培训、新职业培训、以工代训,增强青年的就业成长力。通过就业见习增加实践经验,提供更多管理类、技术类岗位的见习机会,增强青年的岗位胜任力。 三是着力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。完善适应青年需求的就业服务模式,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,分类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,提高他们的择业精准度。畅通信息服务的渠道,组织开展行业性、专业性的招聘活动,线上线下相结合,也创新更多符合青年人特点的“直播带岗”等就业服务模式。 四是着力做好困难帮扶。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,对失业青年开展实践引导、分类指导和跟踪帮扶,引导他们自立自强,进入市场融入社会。同时对一些困难的失业青年提供就业援助,兜牢就业底线。 高校毕业生始终是青年群体中的重中之重,对应届高校毕业生,《规划》明确了专项的就业创业支持计划,不断拓展市场化、社会化的就业渠道。而对于往届未就业毕业生,也能够通过促进青年就业的相关举措和安排,得到更好的支持。总之,我们将竭尽所能,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条件,助力他们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,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。 中国财经报记者: 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,职业技能培训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,请问“十四五”时期如何开展好面向市场、服务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? 张莹: 全国技能劳动者的总量达到了2亿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5000万人,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产业转型升级、技术进步的步伐将加快,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会提出更高要求。结构性的就业矛盾也会更加突出,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。所以这次“十四五”就业规划坚持问题导向,将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作为主要目标之一,提出了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牵引,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的相关要求。具体措施如果概括的讲,可以细化为“实施两项行动、聚焦三方面发力”。 两项行动: 一是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。2019年以来,我们实施了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累计培训6169万人次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支持企业开展职工的在岗培训,强化重点群体的就业培训,发展养老等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专项培训,开展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,力争实现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7500万人次。 二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。针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,建设一批技工院校,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,培养5万名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。同时还将举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。 三方面发力: 一是聚焦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发力。指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,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需要,大力开展订单培训、定向培训。强化校企合作,加快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培训。加快新职业的发布,动态修订完善国家职业标准,积极开展新产业、新技术、新业态培训。 二是聚焦拓展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供给发力。构建以公共实训基地、职业院校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的多元培训载体,发挥企业职业培训的主体作用和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优势,同时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的相关行动。 三是聚焦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发力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。 此外,我们也将加强顶层设计,正在编制“十四五”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规划,请大家继续关注。 中国新闻社记者: 人社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,请问在“十四五”时期,在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总体考虑?又将有哪些创新举措? 李忠: 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**个五年,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经济稳中向好、长期向好,就业局势将保持长期稳定,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。与此同时,我国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深度调整,劳动力供求两端均出现较大变化,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,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,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。同时,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会带来挑战,促进就业任务依然艰巨。 面对“十四五”时期的新机遇、新挑战,《规划》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,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,坚持市场主导、政府调控,注重政策、服务、培训、权益保障协同,努力推动就业事业高质量发展,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前面也谈到了,总的目标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.5%以内,就业局势总体平稳,就业质量稳步提升,结构性就业矛盾有效缓解,创业带动就业动能持续释放,风险应对能力显著增强。主要的着力点,我用三句话概括:一是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,二是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,三是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。具体解释一下: 一是扩容和提质双向发力。扩容就是坚持经济发展、就业导向,财政、货币等宏观政策聚力支持就业,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。坚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,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,培育接续有力的就业新动能。提质就是推动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,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,努力消除就业歧视,切实保障妇女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,促进平等就业。 二是培训和服务双轮驱动。更加重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,关键是在职业培训,要发挥职业培训的牵引作用,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,大规模多层次的开展职业培训。我们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,效果非常好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们还要继续持续、大规模、多层次开展职业培训,着力改善劳动力的要素质量,建设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、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劳动者队伍。同时,要更加重视解决摩擦性失业问题,摩擦性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、常态化的存在,要解决摩擦性失业,主要靠服务。要发挥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,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兜底保障职能,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效能。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,前一阵大家也关注到了,我们在重庆召开了首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,也是想发挥人力资源在整个促进就业、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作用。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,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效率。 三是保重点和防风险双侧协同。保重点就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,同时适应青年就业压力加大、人口老龄化等趋势,提出做好青年、大龄劳动者就业,刚才都介绍了,包括促进青年就业也是《规划》的亮点。防风险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,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,加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,增强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,切实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,兜牢民生底线。这是三个方面的主要着力点。 具体的抓手、干货大家也都在《规划》里注意到了,我们的专栏其中点到了10个专项行动,这10个专项行动有三个是延续了“十三五”就业规划中的行动: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适应新的形势变化,创新提出了七个行动计划: 一是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支持保障计划,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;二是提高区域就业承载力的重点任务,推动各地区就业协调发展;三是劳务品牌促就业计划,培育一批有地域特色、行业特征、技能特点的劳务品牌,这也是本次《规划》里很突出的亮点,就是把劳务品牌建设摆在国家就业促进中很重要的位置加以推动,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;四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巩固提升行动,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逐步能致富;五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,促进这些地区劳动者提高技能,实现就业增收;六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,支持劳动力市场、人才市场、零工市场建设;七是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能力提升计划,主要是为了强化风险预警预判能力。 总之,《规划》有这么多考虑,这10项行动,都是比较实在的干货。 《规划》已经描绘了蓝图,关键在下一步落实,关键看效果。就像我们常说的,一分部署、九分落实。下一步,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,抓好《规划》的贯彻落实,实施好行动计划,推动落地见效,努力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的就业。 来源: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|